我的頑童日記-如何治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(ADHD/ADD)
臨床心理師 梁家綺
筆者在醫院進行兒童與家長臨床工作服務長達七、八年之久,在家長帶小孩來看診的第一次初診時,經常會聽到家長反映:「我的孩子在家裡都好好的,怎麼一去學校就被老師盯上,老師說一定要來醫院看看才可以,為什麼我的小孩在學校都不聽話呢?」。這實在是家長常見的困擾,一部分擔心「小孩無法融入學校,一部分也很焦慮小孩真的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該怎麼辦?要不要讓孩子吃藥?還有,我回去到底要怎麼跟老公、長輩解釋才好啊!」,千頭萬緒湧上心頭,內心真是苦不堪言阿~~
其實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並沒有大家想像的無法處理,讓我們來看看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主要有下列三大核心症狀:
*注意力不集中:
個案讀書或作事時無法專心,專注力短暫無法持續,容易被他事分心,行事粗心大意,常常出錯,常常遺忘帶需要用的物品,討厭或逃避需要用心去做的事,特別是讀書或作課業。上課常發呆,做事缺乏條理組織。
*過動:
個案活動量大,上課或做功課時無法安靜坐著,常走來走去、爬上爬下。必需坐著時也不安份,身體常動來動去。有些個案會話多、愛說話。
*衝動:
個案行事衝動、欠缺考慮、缺乏耐心、經常無法等待、易干擾他人。平日愛插隊或插嘴、常有不經心的小動作碰觸他人,惹人厭煩。
這類型的小孩,較一般族群比較容易受傷或發生意外,也比較容易出現憂鬱、焦慮情緒;盛行率以男性為主,女性容易被忽略而未被診斷。其實只要好好配合心理治療,改善是相當顯著的,不僅可透過兒童中心遊戲治療、認知行為治療外,親職教育與教養技巧的提升也是相當重要的。
- 認知行為治療
Step1:停!
遇到問題先停下來,想一下,發生甚麼事情,先搜尋一下內在線索跟外在線索。
Step2:想!
了解外在環境的因素,以及自我內在的認知、情緒、感受,做好內省的工作。使用「石頭變黃金」的奇蹟式想像方法,想想自己可以有哪些不同選擇。
Step3:好!
評估看看這些方法的好或壞,並且幫自己準備B計畫以有效地做計劃。
Step4:做!
當做計畫時,使用人際問題解決技巧,重新轉換觀點訓練自己,區辨人際問題,怎麼樣做才能讓大家都開心。
Step5:行!
在生氣的時候,要學習管理憤怒與挫折,辨識生理與認知線索,使用冷靜方法,並且在情境壓力中練習與回顧,協助自己成長,檢視好好努力的方式,以及重新修復負向想法與感受管理,找到恢復自信的方法。
- 親職教育與教養技巧
*修正不適應歸因想法的步驟
要了解對行為成因的想法,在問題行為背後的→不良歸因因素→以及產生的負面情緒,重新修正不適應歸因想法。先停下來覺察情緒,檢視當時的想法,修正不良的歸因想法。
例如:我的孩子需要看醫生(問題行為背後的)→我是個不好的媽媽(不良歸因因素)→以及我很焦慮(產生的負面情緒),其實我的孩子需要幫助,治療後就會改善(重新修正不適應歸因想法)。
*父母角色與功能
協助孩子適應學校,規律返診與治療,與孩子討論學校和家庭發生的事情,讓治療課程學習到的技巧融入日常生活。父母平時就要適切的注意孩子,提升孩子注意力品質,改善親子關係,學會注意正向行為,忽略負向行為。
*透過遊戲的方式注意良好行為
父母每天選一個特別時間(15-20分鐘),單獨和孩子在一起(其他孩子不能加入),讓孩子去選擇自己想玩的活動(不能看電視),選擇合適的時間放輕鬆,觀察與欣賞孩子所做的,但不要問問題、也不要下命令,常常給孩子正向的句子,當出現不適應的行為,可以先轉身不關注、或是提醒特別遊戲時間結束了。
*多使用非語言/語言的讚美方式
平時多給予孩子擁抱,拍拍頭或肩膀,增加摸摸頭髮、手臂環抱,相視微笑,偶爾小小的親吻,或比出大拇指的好棒手勢,稱讚性的眨眼。或是當表現好時,可以給予稱讚,例如回應「我喜歡你;當你…時,真好!;你真的是大孩子了, 因為…;做得好;這樣真好;好棒;好厲害;了不起」。
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課程,要幫助的是孩子融入學校、家庭、社會等大環境,透過個別治療、團體治療、親職管教諮詢,幫助孩子逐漸成長與蛻變,在臨床心理師的陪伴與治療下,讓我們勇敢面對未來,迎向一切新的希望與挑戰,讓我們能讓大家都好——好的計劃、好的決定、好的改變!
參考資料:
家有過動兒:幫助ADHD孩子快樂成長
過動兒父母完全指導手冊(增訂新版)
圖解ADHD 有效提升孩子專注力【暢銷修訂版】
ADHD兒童認知行為親子團體治療:專業人員手冊(附簡版光碟)
ADHD兒童認知行為親子團體治療:父母手冊(附簡版光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