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你不說,沒關係我替你說
「孩子為什麼不願意開口?」是不會說,還是不想說?還是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怎麼了?
事實上,孩子要發展出敘事能力,也就是以口說的方式將經驗整理、陳述出來的能力,需要具備較高的口語表達水平(例如:豐富的動名詞、形容詞等詞彙量、熟練使用「因為⋯所以」、「然後」等連結詞),也需要有足夠的認知能力,能夠有效提取回憶、理解事件的因果關係、抓取情境的核心重點,多數的孩子要到5歲左右才能夠開始有較具主題、有邏輯的陳述一件事情,要到7歲左右才能夠描述完整的故事情節。
This author has not written his bio yet.
But we are proud to say that 沛田心理治療所 contributed 25 entries already.
「孩子為什麼不願意開口?」是不會說,還是不想說?還是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怎麼了?
事實上,孩子要發展出敘事能力,也就是以口說的方式將經驗整理、陳述出來的能力,需要具備較高的口語表達水平(例如:豐富的動名詞、形容詞等詞彙量、熟練使用「因為⋯所以」、「然後」等連結詞),也需要有足夠的認知能力,能夠有效提取回憶、理解事件的因果關係、抓取情境的核心重點,多數的孩子要到5歲左右才能夠開始有較具主題、有邏輯的陳述一件事情,要到7歲左右才能夠描述完整的故事情節。
任何人都不喜歡被管,被管的時候都會覺得煩悶、生氣,因為每個人都想要獲取自由,期待保有全然的自我,被管的時候,就是別人侵犯了自我界限,所以會捍衛、反擊,不惜與最愛的人衝突,不怕失去工作。
很多人誤解,以為”心理有問題的人”才需要”心理治療”。其實不然,心理治療是一種幫助個體學習如何調適壓力與情緒、透過改變行為或個性來擺脫現存的苦境,讓個體經由心靈成長得到幸福感的一種醫療技術。它通常可以幫助來求助的人探究心理的困惑、讓心情變好、增加自信、改善人際關係、促進家庭氣氛和諧、增加抗壓性……等等,好處很多。
與青少年溝通,實在是許多現代父母的困難之處。時代鉅變,訊息多元,孩子們透過網路接收訊息,形成許多價值觀或信念,影響他們的行為,這些可能不是家庭教育帶給他們的影響,卻會反過來影響家庭互動,特別是親子關係。因此,要了解青少年孩子,父母親更要有技巧與彈性。這裡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百年不變的撇步:同理與理解。
7月20日台灣又發生所謂的隨機殺人事件,根據中時電子報,台北市柯市長認為「社會安全網」有漏洞,提議「對於社會孤立分子、不跟家人來往者……要用社會運動解決」、「建立對心理衛生、心理健康建立一套有效的篩檢機制」、「愛的相反詞不是恨,而是冷漠」;有的人認為所謂的宅男有問題;更多人責怪政府顢頇無能,再度引發議論紛紛。
“傾聽”的三個層次
層次一:只是耳朵在聽,但是根本有聽沒有進。很多父母總是抱怨孩子都不溝通,但是,有檢討自己其實根本沒有在聽,這出現在正常和不正常的孩子身上,例如:在實務上,自閉症父母常常說我的孩子都不說話,但是其實我看到孩子說了,父母根本沒在聽,父母問:要不要吃薯條?孩子回答:要(但父母沒聽到)父母說:你要點頭才給你薯條。
© 沛田心理治療所